找到相关内容248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B

    不是空气的气,好个风代表的生命的能量,无以表之,只好用气字来代表,其实也就是行蕴的转变。   另外,出入气生灭法,不能说受蕴、行蕴基于出入气,只能说地水火风四大的变化与脉的关系密切。   我们的每...以后,手还会自然收回去,但是出定以后就受伤了,不过,这可以治的,重新入定后气脉还可以重新转 过来。   还有一个故事,唐朝时候的事。有一位禅师修水观的,徒弟去看师父打坐,结果看不见人,只看见房间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343589.html
  • 南怀瑾:观音法门(略讲)

    ;于是绝对真空的寂灭自性就当下现前。空去能生能灭的,达到浑然一体圆明道体,所以到此时,呼吸也停了。(呼吸法练气修脉的方法,它本身生灭法。凡是生灭法都是现象,不是道体。在此告诉你们一个重要道理,我们...这一次禅修,本来十方丛林书院同学们自动发心的寒假静修,社会一般人士要求参加,也不准随便进出,一切应遵守禅堂规定。“大磬”打三声,集体进入禅堂,在自己的位置坐好;再敲&...

    南怀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4443724.html
  • 泰·锡度仁波切:修行之道(1)

    rdquo;。根据佛学字典的解释,离烦恼曰“寂”,绝苦患曰“静”,此种境界也就是涅槃之理。涅槃经也说,“诸行无常,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...仅有少数保有尊贵的地位,并从其地位发挥历史上的重要性达数世纪之久。   泰·锡度的传承可溯至弥勒菩萨。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主要弟子之一。从那时起便陆续有若干化身。第一位印度人,其后为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444559.html
  • 坛经的思想特质--无

    有为法,抑无生灭的无为法,都不住著,不执取。此中的义理背景,一切有为的生灭法,都是依因待缘而得成就。因缘聚合便生,因缘离散便灭,此中并没有一常住不变的自体( svabhaava )可得,故不应对之...。总之,相不能执取的,不管   页36   生灭法(外境)的相,抑不生不灭的真理(空)的相。两头不取,才是无相的整全意思。   至于无念,无论在定慧品或他处,都有详尽的阐述。例如,慧能在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845354.html
  • 远离邪命非法:《阿含经》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、咒术的态度

    这番答问透露给我们的消息:对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本质应有正见,须知诸行无常,生灭法,岂可以方术执著必有、必无、必成、必坏?此皆不能如实观察,故缚于色相。此所以在佛陀叙述的故事中,善化治王子看他父母... 11页 一、前言 占相、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人类感兴趣的,而在传统与习惯的认知里,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(注2)。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,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...

    罗正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645398.html
  • 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

    宿空桑之下,无不要行者莫再对事物留恋不舍,因为“诸行无常,生灭法。”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才是修行者所追求的。   三、丛林制度之由来   ...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   菩提   一、引 子   丛林佛教特有的名词,通指禅宗的寺院,所以也把它叫做禅林。又以芳香之梅檀树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清净丛林,故也称之为旃檀林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145440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心性论

    作用──“心所法”。他进而从整体上对心法作出分析,说:   心法总有四义:一事,随境分别见闻觉知;二法,论体唯生灭法数。此二义,论俗故有,约真故无。三理,穷之空寂;四实,论其本性,唯真实如来藏法。   谓心识从其能够随缘境物产生具体感觉和认识的功能,并且这些心识功能本身属于有生灭的现象(生灭法)来说,可称之为“事”与“法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4045822.html
  • 慧能禅宗思想的三个问题

    .如果从生灭的角度来说,佛性也没有生灭的变幻,而无生无灭的东西也就是常住不变的实体。所以慧能的弟子神会说:“佛性体常故,非生灭法”11。与佛性相反,烦恼妄念则随生随灭、变幻不已的。神会说佛性好比...探讨一直禅宗研究的重要分野。人们在考察禅宗的思想时,往往采取不同的角度,有的探寻禅宗思想的渊源流变,有的对某一禅师的思想作综合考察,有的专门剖析禅宗的某一类思想,等等,而比较明确地从问题的角度探讨禅宗...

    刑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746114.html
  • 净明山人:中华禅随笔(3)

    精。  妙旨因师晓,终无污染名。  (二) 志道于《涅槃经》发明  僧志道,览《涅槃经》,至“诸行无常,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而生疑,礼祖求发明。  六祖曰:“汝作么生疑?”  回答说:“...化如露如电。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本性佛,离性无别佛。何名摩诃?摩诃大。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无有边畔,亦无方圆大小,亦非青黄赤白,亦无上下长短,亦无嗔无喜,无无非,无善无恶,无有头尾。诸佛刹土,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546132.html
  • 降龙伏虎罗汉图像源流考

    与之,为说偈言:‘诸行无常,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’日日与食,为说此偈。二虎子,寻后命终。生突罗国波罗门家。忧波赵多往诣其舍,单己无侣。婆罗门言:‘何为独行?’答言:檀越,我出家人,寡于仆从...总是包含降龙和伏虎罗汉。二罗汉的位置多半一居左一居右,遥遥对立,形成对称的布局。元明以降的文人禅僧笔下,往往有罗汉画迹传世,在十六或十八罗汉的题材之下,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出现的频率甚高。早在七世纪的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146577.html